生活中一些寻常的细节,总会被大多数人浑然不觉地错过,或习以为常地忽略。但当那些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到它们时,一个个鲜活实用的新点子就应运而生。
九游会老哥俱乐部2011级试点班学生钟宣就有这样一双眼睛。大学四年里,他相继拿到四项专利证书。今年7月,他已成功保研到武汉大学舒红兵教授门下。
首触专利 灵感源自生活
在寒冷的冬天,坐上马桶时那股凉意让很多人心里发颤。钟宣的第一项专利灵感就来源于此。“已有的保暖坐垫需要经常更换,有些麻烦。于是我想到,如果直接在马桶上安装发热装置不就方便多了?”
在马桶座板内直接安装电热板装置,用开关调控使温度控制在36至37摄氏度……在学长陈亚雄的帮助下,他们开始构思。经过一步步的深入讨论,这些细节终于确定下来。
然而,最终图纸设计的完成还离不开钟宣数学、物理等知识的积累。钟宣喜欢把自己看过的书记录下来,整理成“书单本”,从大一到大四,读过书籍的书名、作者、出版社,他全都能清晰地罗列。
一个多月的准备,整整六页的文案,历经十个月的等待,钟宣终于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专利证书——“冬用舒适座便器”。兴奋之余,他也体会到“其实申请专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关键是要有好的想法”。
大学四年 发现成为习惯
“首战告捷”的钟宣一路“乘胜追击”,大二至大三期间,他又先后主导了“新型可扩展雨伞”和“空气检测启停装置”的专利发明,并参与设计“自动化洗车装置”。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激发创造灵感,慢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。
为了解决雨天书包和肩膀被淋湿的问题,钟宣设计出了双层伞面来增加挡雨面积。虽然目前专利转化为产品的几率只有5%~10%,但他觉得这项发明实用性相对较强,他计划尝试联系厂家将“双层雨伞”从图纸“搬”到现实。
翻开报纸,“某地今日雾霾天气”等报道铺天盖地。雾霾由窗而入不免令人担忧,他由此构想出一种“空气检测启停装置”。该装置将空气质量感应装置与窗户自动开关装置相结合,一旦空气质量指数达到限度,感应装置就会启动窗户的开关按钮,使窗户自动关闭。
钟宣还将目光转至课堂:一般的课桌桌面太平,学生的文具爱掉,如果给课桌设计一些小凹槽或固定支架,不就可以让笔、粘胶乖乖听话了吗?下课时,同学们离座总伴有噼里啪啦的响声,如果给椅子安上一种缓冲装置,是不是就可以减小噪音,让大家的耳朵不再遭罪?在他眼里,随处都是发明的灵感。
专利背后 “水滴”才能“石穿”
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,获得专利亦是如此。看似简单的成果其实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。
每当大雨滂沱之时,常用的单层雨伞并不能让我们的书包逃脱被打湿的命运,怎么样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?从发现这个现象开始,钟宣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这一考虑,就是两个月之久。
直到一天,长伞柄、大体型的老式伞一下子给了他灵感,“如果能将老式伞的大体型和折叠伞可收缩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好了!”
如果设计多层伞面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?但第二层伞面要如何附着和固定在第一层上?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他脑海。
“光是固定还不够,如果控制不好的话,二层伞面容易翻起来,就起不到挡雨的作用了!”为了使结构更加完善,他又苦思冥想,终于从伞柄的收缩应用中得到启发,增加每根骨架的长度,让二层伞面外围一圈得到固定。在钟宣历时两个月的探索钻研下,相对完整的“双层雨伞”设计终于诞生。
这种对待问题主动出击、逐个击破的态度并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专利发明过程,他的保研经历亦是如此。他多次主动联系导师,积极参加武大的“夏令营”,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,但最终他以测评第一的成绩和永不言弃的执著获得了“梦想导师”——武汉大学舒红兵教授的认可。现在,钟宣已经正式加入舒红兵的队伍进行“病毒免疫”方向的研究。
“不管做什么,处处留心,不轻言放弃是很重要的。”他坦言,“其实发明创造一直是我的爱好,但大学才是我创造之路的真正开始。大学阶段,我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自己的这些想法。”钟宣还一直保写日记的习惯,发现并记录下生活中有意思的部分,他对生活的观察从未停止